球速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球速体育·(中国)官方网站QIUSU SPORTS

当前位置: 球速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职场

日常沟通中这种下意识的反应比吵架还伤人

时间:2024-09-04人气: 作者: 小编

  前几天在朋友家住,刚好接到了家里人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说自己的单位来了一个年轻人,和我年龄差不多,因为实在受不了大城市的节奏,ta回老家找了现在的工作。

  我完全承认她的形容,但也给她讲了我生气的原因:“ta们打电话来,不就是故意说给我听,大城市一点也不好,最后迟早要回老家吗?这么拐弯抹角的,好没意思。”

  朋友对此表示理解后,我又想了想然后告诉她,好像家里人在问我工作有没有受委屈、生活开不开心的时候,也是真心地对我表达了关心,不全是我刻意解读的“话外音”。

  我好像不自觉地陷入了“防御性倾听(Defensive Listening)”的状态中。

  球速体育

  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防御性倾听的典型表现之一,是不管别人如何表达,ta总会保持一种将信将疑的状态,仿佛一句无心的话就会伤害到ta。

  换句话说,防御性倾听是指,信息接收方主动在内心设立起屏障,在聆听的同时时刻警惕,试图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实际带来了信息接收的扭曲[1]。

  在沟通过程中,当信息的接收方觉得谈话中出现了对自己的“攻击”时,就会警觉地在对方与自己之间设立一道保护屏障。

  这种状态很难被人们自身所察觉,为此,研究者们总结了一些陷入“防御性倾听”的信号[1][2]:

  · 听别人说话时,内心仿佛有声音不停在说,“我没有”“不是这样的”等等;

  · 觉得对方的话让自己感到很受伤、很委屈,“ta怎么能这样伤害我?!”;

  · 总觉得对方“话里有话”,也觉得自己很能听得出ta言语背后的“潜台词”;

  · 对方还在说的时候,就已经忍不住在脑海中想着下一句应该如何反驳或者回应对方刚才对你的“指控”;

  · 对方会反复向你澄清,ta只是表达一下看法和建议,没有别的意思,请你不要介怀、不要有别的想法等等。

  不难看出,当进入这种状态时,人们的专注力就不再是沟通的内容本身,而变成了对对方逐字句地保持警惕,以识别出对方所做的攻击和造成的伤害等等。

  因此,沟通的目的也就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了“如何抵挡对方对自己的攻击”,“如何躲避对方言语上对自己的伤害”,甚或是如何驳斥对方以“赢得”这场对话上。

  它是最不容易被倾听者自己所察觉的“错误倾听方式”——很多时候,它都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防御性倾听者坚信自己听到的是线]。

  这种状态很容易出现在一段关系遇到困境、双方频繁吵架的情况中,因为对关系的负面感受、负面情绪,双方都会降低对关系的信任,就会很容易陷入防御性倾听中。

  处在这种状态中的人,总是会感受到别人的话语中,含有对自己的攻击,从而表现得剑拔弩张,采取高度戒备的回应方式,让对方感到被攻击。这很有可能会让关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恶化。

  防御性倾听不但会让倾听者对对方产生很多负面的猜测,还会让人主动做出一些激发对方防御的行为,双方都出现防御状态,关系就从此进入了恶性循环。

  主要是因为,防御性倾听者会不由自主地主动做出“看似是自我防卫、其实是主动出击”的行为[1]。

  当听者觉得自己受到攻击时,就可能会努力找证据来为自己辩护、维护自己的立场。不过,有些时候急于辩护反而让自己无法准确了解对方想要表达什么。

  比如,当一个人被伴侣指出,自己对彼此的感情不够投入时,陷入防御性倾听的人不会再继续仔细地听对方表达这种“不投入”具体指的是什么,而是迫切地直接打断对方进行辩解,开始细数自己为对方付出的种种事迹。

  但实际上,有可能对方的“不够投入”指的是陪伴和情感交流的不足,而ta细数的却是自己平时如何给予伴侣物质上的满足。

  人们还会主动指责和攻击对方,认为自己在攻击中“取胜”,对方也就不会再对自己造成威胁了。

  但总想着如何反驳和攻击对方、如何取胜,就会影响人们信任和理解对方,甚至可能曲解他人的善意,还会让双方的关系陷入僵局。

  有时候,同居情侣可能会因为一些生活细节吵架,听到伴侣让自己去收衣服的时候,防御性倾听可能会让ta觉得:

  对方凭什么要求我做这做那,是不是觉得我什么都不做?如果抱着这样的解读,倾听者有可能用“你不是也什么都不做吗”来攻击对方,最后爆发长久的争吵。

  如果觉得正面回击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或者不利于保护自己时,人们还会选择“被动攻击”。

  比如,当伴侣指出ta对感情付出的不够多,希望ta能有更多时间彼此相处时,有些人会觉得反驳只会让对方的指责变得变本加厉,于是就会满口答应对方,但日后却更加刻意地疏远对方。

  另外,人们还会在沟通当下转移话题,来回避和抵挡ta们感受到的指责和攻击,不过,这却可能让ta们无法了解对方关于该话题的真正想法。

  比如,在面对父母的催婚时,有些人会总是努力岔开话题,从不让父母把话说完,但如果能仔细聊聊,其实会发现,也许比起婚恋,父母更关心在外打拼的子女身边能有人相互照应。

  这样看来,人们自以为建立起的是自我保护的屏障,却很可能成了自己主动设置的沟通阻碍。

  不仅如此,当ta们开始主动攻击对方时,还会导致对方也随之陷入防御性倾听的状态之中,双方的沟通就变成了一种互相防御-攻击的恶性循环[4]。

  或许防御性倾听最初是为了自我保护,但它对关系的破坏性让我们不得不对这种消极的沟通方式保持警惕。

  如果感觉自己已经被对方曲解和攻击时,你可以首先把你感受到的攻击告知对方。以此给对方一个解释或者道歉的机会[5]。你也有机会更坚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

  “你刚才这样贬低我,让我感到很难过,这让我没法专心地听你其他的想法和建议”。这样的澄清有助于避免话里有话和过分解读。

  更重要的是,明白了防御性倾听的危害之后,我们自己要先尽力避免不自觉地陷入这种状态。

  我们需要首先学会根据前文提供的“信号”,及时觉察自己是否已经陷入了一种防御性倾听,不要让自我保护的屏障阻碍你去听对方真正要表达的意涵,不急于自我辩驳、反驳对方,或是逃避。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常常将他人的话误当成攻击,那么还需要明白,对待同一件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对方的看法是对的,也并不代表我们的看法就是错的,反之亦然。

  另外,尽管沟通所传达出的情感很重要,但尝试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言语中客观事实的部分,而不是判断和评价,同样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在和伴侣聊天时,对方说白天工作太累,暂时不想说话,想要自己休息一下,这是ta的表达中传达出的客观事实。

  另外,我们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自己是否在攻击对方。为了更好地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也可以学着以不带攻击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 “是的,但是…”变为“是的,另外…”,同样是想补充或提出不同的建议,后者听起来更没有攻击性;

  · “你也太敏感了,我没有这个意思”,这样的话并不能让处于防御性倾听的人感到好受。

  或许攻击和防御总是会出现在人际沟通中,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我们常常会进入自我保护的状态中,但是,以此获得的安全感中,包含的是封闭和退缩。

  而倾听的意义从来都不是防御,是突破一层又一层语言的包裹,听懂对方的真实情感,相互和对方说: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类推荐